台灣汽車關稅及貨物稅被認為是墊高車價元凶,政府直指車價過高是受車廠定價影響;學者認為,解除相關稅賦才能讓國內車價按市場反映,否則「進口、國產車皆貴」問題難解。
「台灣……怎麼這麼貴?」中華職棒韓國籍啦啦隊成員李多慧日前在YouTube影片中,聽聞韓國現代汽車商旅車在當地只要新台幣約七十一萬元,來台灣卻變兩倍多,要價高達新台幣一八九萬元,驚呼「買不下去。」
不只韓國車來台價格三級跳,日本豐田小轎車在當地售價約為四十一萬新台幣,在台灣要價也將近七十萬元;就連國產車納智捷也在二○一八年被立委踢爆,在台售價六十五萬到八十七萬元,出口到杜拜只賣四十八萬元。
無論進口車或國產車,在台灣車價都偏高,不只是因買車要負擔四大稅賦,更因稅基重疊計算,造成「稅上加稅」情形。
民怨進口、國產車「萬萬稅」
攤開我國稅制,首先一輛進口車須收取十七.五%關稅,即使是國產車,只要使用到進口汽車零組件,如信號燈、引擎等,也須負擔五%至十七.五%不等關稅;再來,進口或國產車都須依汽缸排氣量,收取二五%到三○%的貨物稅,加上五%營業稅;若車價超過三百萬元,還得再課徵一○%的奢侈稅。
舉例來說,一輛售價一百萬元、二○○○CC以下的進口車,加計進口關稅、貨物稅及營業稅等,到台灣售價達到一五四萬元;若是國產車,少了關稅也要約一三一萬元,無怪稅制被外界認為是墊高車價的元凶。
早在一八年,就有民眾在「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」連署降低進口車關稅,獲得逾五千人附議。立法院也頻頻針對車價過高提出檢討,如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去年提案將汽車關稅降至零,並調降貨物稅;時代力量黨團也針對汽機車貨物稅、汽車使用牌照稅、進口關稅及汽車燃料使用費提出稅改主張。
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點出,汽車業本身是台灣高度保護產業,過去曾有配額管制,直到○二年進入世界貿易組織(WTO)後,才將關稅從三○%降至十七.五%。目前國內車輛占比仍有五成以上是進口車,「高關稅保護之下,外國車市占率就那麼高,可以想見關稅降低後,國內車廠一定有壓力。」